算一算,也快一年了,到最近才比較了解他。
之前使用的時候,一直被他的電力狀況給困擾著,
不知道怎麼搞的,每次裝上新電池的時候,都不太能使用,我還得不斷的買新電池來更新!
到最近,才突然發現到,
原來,這個MP3還蠻有個性的,還蠻挑的。
普通的電器用品,幾乎是一裝上就立即通電。
而這台MP3居然裝上去之後,還得等一等,等他「過電」的時候,才能正式使用!
還真「挑」說!。。。。。到是這點,到蠻像他主人的 ~_~a......
心翔 謝定宇 高雄巿鼓山區華豐街 (近瑞豐夜巿) tonyankh@hotmail.com
再承續網誌《內心的世界,在現實世界中經驗》,會讓我想到光的課程課文:「不要用外在現象來批判自己」
先談這個《內心的世界,在現實世界中經驗》理念運用的優與缺:
優點:可以讓一個人比較有能力去面對現實的生活事件,並試著擁有積極的力量,去改變現實生活狀況。
試想,當一個人如果能夠接受,外在的一切其實都是自己內心狀態的顯現時。
影響弱一點點,或許只是讓一個人比較認命。
影響如果再大一點,就能夠進而促使一個人進一步的去改變自己的決心了!
缺點:當一個人太過執著於這個理念時,則反而容易讓人陷入困境!
這兩項,都是早期我所經驗過的部份。
早期我是依著《內心的世界,在現實世界中經驗》的理念,持續的在檢視自己身旁的一切,以及自己的內在狀態。當然也因為讓我的狀態變的比較正面而且積極。
然而當到某一個瓶頸時,反而讓我陷入了「用外在現象來批判自己」的困擾!
那時就常常會在那兒思考,「我已經很盡力了啊?怎麼外在還是這個樣子!」。
因此反而《內心的世界,在現實世界中經驗》這個理念,則讓自己造成了困擾。
在堅持《內心的世界,在現實世界中經驗》時,會不太能夠接受光的課程課文:「不要用外在現象來批判自己」的這句話,覺得這段課文只是一個單純的美好概念,只是一個讓自己放輕鬆的句子而已。
到是,如果真的因為《內心的世界,在現實世界中經驗》這個理念,讓自己造成困擾時,不妨先讓自己放輕鬆吧。若不適合這個當下,就暫時別理他吧。
再承續網誌《內心的世界,在現實世界中經驗》,會讓我想到光的課程課文:「不要用外在現象來批判自己」
先談這個《內心的世界,在現實世界中經驗》理念運用的優與缺:
優點:可以讓一個人比較有能力去面對現實的生活事件,並試著擁有積極的力量,去改變現實生活狀況。
試想,當一個人如果能夠接受,外在的一切其實都是自己內心狀態的顯現時。
影響弱一點點,或許只是讓一個人比較認命。
影響如果再大一點,就能夠進而促使一個人進一步的去改變自己的決心了!
缺點:當一個人太過執著於這個理念時,則反而容易讓人陷入困境!
這兩項,都是早期我所經驗過的部份。
早期我是依著《內心的世界,在現實世界中經驗》的理念,持續的在檢視自己身旁的一切,以及自己的內在狀態。當然也因為讓我的狀態變的比較正面而且積極。
然而當到某一個瓶頸時,反而讓我陷入了「用外在現象來批判自己」的困擾!
那時就常常會在那兒思考,「我已經很盡力了啊?怎麼外在還是這個樣子!」。
因此反而《內心的世界,在現實世界中經驗》這個理念,則讓自己造成了困擾。
在堅持《內心的世界,在現實世界中經驗》時,會不太能夠接受光的課程課文:「不要用外在現象來批判自己」的這句話,覺得這段課文只是一個單純的美好概念,只是一個讓自己放輕鬆的句子而已。
到是,如果真的因為《內心的世界,在現實世界中經驗》這個理念,讓自己造成困擾時,不妨先讓自己放輕鬆吧。若不適合這個當下,就暫時別理他吧。
繼續上篇《想法、行動、結果:命運》網誌,可以再進一步的聊聊《實相創造》的概念。
在早期一些靈性資料中,「實相創造」這四個字,白話文一點就是「內心的世界,在現實世界中經驗。」,若再簡單一點則是一般人最希望的「心想事成」四個字!
只是如果用「實相創造」這四個字來討論時,又會跟我們一般所想的「心想事成」不太一樣。
以一般人所認為的「心想事成」,比較會是指「我所期許的事情,皆能如願」。這樣子才算得上是「心想事成」。
然而以靈性資料的「實相創造」,則比較傾向於「內心的世界,在現實世界中經驗。」,而「內心的世界」其實也包含了「潛意識的層面」,如此來思考時,那麼「我們真的夠了解,『自己內心的世界』嗎?」,這部份或許可以再研究一下了!
繼續上篇《想法、行動、結果:命運》網誌,可以再進一步的聊聊《實相創造》的概念。
在早期一些靈性資料中,「實相創造」這四個字,白話文一點就是「內心的世界,在現實世界中經驗。」,若再簡單一點則是一般人最希望的「心想事成」四個字!
只是如果用「實相創造」這四個字來討論時,又會跟我們一般所想的「心想事成」不太一樣。
以一般人所認為的「心想事成」,比較會是指「我所期許的事情,皆能如願」。這樣子才算得上是「心想事成」。
然而以靈性資料的「實相創造」,則比較傾向於「內心的世界,在現實世界中經驗。」,而「內心的世界」其實也包含了「潛意識的層面」,如此來思考時,那麼「我們真的夠了解,『自己內心的世界』嗎?」,這部份或許可以再研究一下了!
「想法」會影響我們的「行動」,而這個「行動」又進一步能夠創造出一個「結果」。那就會很容易了解「心理動力」與「實相創造」之間的關係。
當一個人處在一種無明的狀態之下,也就是這個人跟本不清楚知道自己「最真實的想法」是什麼,那麼他們的「行動」都是很「自動化」的!
這個「自動化的行動」也就只會造成「自動化的結果」而已!這個則是我認為的「命運」或「業力」!
若想要深入這一點,那可以去思考一下,身旁是否有那些朋友,會因為一些「慣性的思考」以及「慣性的行為」,進而讓一些事情經常性的出現?如此,就比較容易了解「想法」、「行動」、「結果」、「命運」之間的關係了!
若是依照一些理念:
「想法」會影響我們的「行動」,而這個「行動」又進一步能夠創造出一個「結果」
的這個架構來思考時,
那就會很容易了解「心理動力」與「實相創造」之間的關係。
我們可以試著去思考:
一個人如果處在一種「無明」的狀態之下,
也就是這個人跟本不清楚知道自己「最真實的想法」是什麼的時候,
往往他們的「行動」都是很「自動化」的!
因此「自動化的行動」也就只會造成「自動化的結果」而已!
而這種「自動化的行動」造成「自動化的結果」,或許我們也可以稱他為「命運」或「業力」吧!
或許我們可以去思考一下,身旁是否有那些人,他是否因為一些「慣性的思考」以及「慣性的行為」,進而讓一些事情經常性的出現?
就會比較容易了解「想法」、「行動」、「結果」、「命運」之間的關係了!
若是依照一些理念:
「想法」會影響我們的「行動」,而這個「行動」又進一步能夠創造出一個「結果」
的這個架構來思考時,
那就會很容易了解「心理動力」與「實相創造」之間的關係。
我們可以試著去思考:
一個人如果處在一種「無明」的狀態之下,
也就是這個人跟本不清楚知道自己「最真實的想法」是什麼的時候,
往往他們的「行動」都是很「自動化」的!
因此「自動化的行動」也就只會造成「自動化的結果」而已!
而這種「自動化的行動」造成「自動化的結果」,或許我們也可以稱他為「命運」或「業力」吧!
或許我們可以去思考一下,身旁是否有那些人,他是否因為一些「慣性的思考」以及「慣性的行為」,進而讓一些事情經常性的出現?
就會比較容易了解「想法」、「行動」、「結果」、「命運」之間的關係了!